
-
主 題一般營造業移工實際引進未達 6 成 是否再增額?國土署表示審慎評估
-
日 期2025-06-13
-
內 容
一般營造業移工額度去年已全數核 配,據最新統計,實際引進人數未達 6 成, 勞動部與內政部近期修改相關文件效期, 以促進業者加速引進。至於是否有進一步 擴大額度的規劃?國土署表示,增額須綜 合考量,將審慎評估需求,適時提案。 至 4 月底聘僱人數 8,850 人 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至 4 月底為止受聘 僱的營造業移工共 3 萬 2,499 人。以開放項 目區分,政府重大公共工程 1 萬 9,788 人、 一般營造業移工 8,850 人、(民間)重大投 資營造業 3,861 人。 內政部提出營造業採「一定規模及聘僱 本國勞工一定比率」方案(即一般營造 業),經勞動部同意開放 1.5 萬名移工名額, 自 2023 年 8 月公告受理,至去年中額度已 全數核配。 一般營造業移工從 2023 年底開始引進, 到去年底才突破 8 千人。今年 1 至 4 月聘僱 人數僅增加 718 人,目前實際聘僱人數相較 於核配總額僅 5 成 9,還未達到 6 成。 為促進業者盡速完成引進,勞動部 4 月下 旬公告修正文件規定,先前已拿到初次招 募許可函者,1 年內須提出新聘外國人入國 引進,否則該招募許可函將失效。內政部 日前也修正雇主資格要點,將雇主資格認 定函效期從 120 天縮短為 90 天。 部分提出申請的營造業者由於曾有違反 就服法情形,而遭勞動部扣減許可人數或 不予許可,若管制期滿希望再提申請,原 則上須再次向國土署申請雇主資格認定, 才能再向勞動部申請招募許可。 陸續修改文件效期 促加速引進 至於政府是否有計畫要再增加一般營造 業移工的額度,國土署官員表示仍在綜合 評估人力需求,包括取得核配者實際引進 的狀況、公共工程和民間工程的成長狀 況,也必須考慮人口結構變化,勞工屆齡 退休需要補進的人力缺口等因素,審慎評 估需求,再適時提案。 工程案量、人口結構變化須綜合考量 特定產業若要開放移工、調整核配比率 或增額等變動,必須先由目的事業主管機 關評估後向勞動部提案,相關提案送交勞 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諮詢 小組委員會評估是否同意,若同意,再經 修法程序後實施。 以一般營造業移工來說,即為 2023 年政 策諮詢小組第 35 次會議(3 月)中,由改 制前的營建署提案,經諮詢小組討論同意 開放 1.5 萬名。營建署當時指出營造業勞工 年齡老化嚴重,而營造工程案量穩定增 加,加上當時的規定受限於專案工程、留 臺時間也有限,為促進留才久用,因此提 出以業者規模、聘僱人數引進移工的方案。 政府擴大開放一般營造業移工申請接近 2 年,在人力需求方面,根據國土署最新一 期的「營造業經濟概況調查」(調查業者 2023 年整體狀況),營造業者僱用移工比 率年增 2.3%,不過希望政府協助解決缺工 的問題的廠商比例年增 3.9%。整體仍有 95.3%的接受調查的業者沒有聘僱移工。房市交易熱度呈下降趨勢 而在市場狀況方面,據內政部近期統 計,自央行去年 8 月起陸續推出不動產貸款 相關管制措施後,房市交易熱度開始降 溫,去年第 3 季建物買賣登記相較第 2 季少 了 1.48%,住宅價格指數漲幅也呈收斂趨 勢;而第 4 季建物買賣登記初步統計再減近 16%,房市降溫效果逐步發酵。 另外日前花蓮、嘉義都傳出建商倒閉, 更有導致爛尾樓的情況發生;近期更傳出 桃園老牌營造廠同時停工多件工程。央行 信用管制等措施是否影響建商、營造廠財 務平衡,擴大資金缺口也引發關注。